走进“场景”看智造:中远川崎的效率“传奇
开栏的话
智造,工业发展的大势所向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,其中蕴藏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能。
场景,辽宁振兴的优势所在。多年积累的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资源和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,是辽宁发展的“最大本钱”“最厚财富”。
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即将召开,辽宁推进“两化融合”进展如何、成效怎样?辽宁日报今起推出“走进‘场景’看智造”专栏,组织记者分赴省内各地,走进厂矿车间,观实景、摸实情、看实效,反映企业耕“云”种“数”、以智赋能所带来的变化。
偌大的船体车间,机械的作业声中,一片片灰色钢板像一页页纸张,经过大型“打印机”慢慢输出。紧接着,高大的桥式起重机鸣着警报移将过来,随着电磁吊的下落、升起,印有生产信息的钢板被轻松取走,送往下一道工序。
“这就是我们自己研发的钢板全面印字系统,2017年投入使用,是国内首台套全面印字系统,可在钢板滚动状态满幅印字。”9月16日,在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(简称大连中远海运川崎)上万平方米的船体车间里,制造本部部长助理王朋的语气中透着自豪。钢板全面印字系统利用数字技术打通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,不仅节省人力,还大大提升了后道工序的效率。“过去,都是人工蹲伏在钢板上写字、做标记,费时费力不说,还有出错的隐患。有了这个印字系统,把设计图纸数字化,一次性打印出来,省去很多环节。”王朋介绍。
大连中远海运川崎成立于2007年,是中远海运集团和川崎重工投资建设的第二家现代化大型船舶企业,主要建造大型散货船、VLCC油轮等大型高性能远洋船舶,完全达产后年造船能力将达到240万载重吨。
“论造船效率,我们在全国数一数二。”提到公司在业内的地位,王朋十分自信,“之所以领先,除了硬件设施较先进外,更主要的还是对智能化的高度重视和追求。”
目前,大连中远海运川崎相继投产的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线达到19条,包括智能立体仓库、FCB-RF自动焊接生产线、管材加工焊接机器人生产线、钢板数控切割生产线等。企业以数字化精益设计为源头,集成化信息系统为支撑,精益生产和智能化装备为手段,精益管理为保障,在确保作业安全和质量稳定的基础上,大大缩短了产品建造周期。
“我们引进先进的设计系统,结合公司生产条件进行二次开发,将设计数据与生产能力匹配,形成了具有大连中远海运川崎特色的生产设计体系。”电算科副科长田伟说,覆盖生产全过程的每块钢板、每个零部件都纳入完整、有序的编码体系,将庞大的船舶制造过程数字化、符号化,保证了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可控、在控状态,出现问题,可敏捷反应。
在大连中远海运川崎,工厂U形布局,物流距离最短;车间之间以辊道连接,材料运输更高效。厂区内,无时无刻无处不体现着对效率的极致追求。
“公司2019年成为辽宁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区之一,并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,陆续开通了5个5G室外基站和3处室内基站,到去年年底,企业5G信号覆盖率达85%。”站在1号坞两台800吨龙门吊前,田伟告诉记者,800吨双机联动作业将尝试采用更先进的5G通信技术替代传统网桥通信方式,以解决传统方案易受干扰问题。码头上在建船舶舱内也覆盖了5G信号,沟通和作业更加顺畅。
实践者说
“制造企业降本增效、提升核心竞争力,智能化是主要途径。”公司副总经理瞿荣泽说,大连中远海运川崎之所以能在效率上领先全国,主要缘于以“智能+”为抓手,自下而上提升“软实力”。
瞿荣泽认为,没有人比企业自身更了解自己的设备、工艺和流程,在生产中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,针对问题着手科研攻关,最能直接体现效率。只有将船舶先进的全流程建造技术与5G等工业互联网通信技术深度融合,不断完善平台和智能车间等柔性制造生态系统,方能加快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
记者 孔爱群 胡海林 刘 璐